以硬核科技构筑“空天地人林”生态监测智能防线 ——产品部副总监长春光博会专访
发布时间:
2025-06-12
在2025长春光电博览会现场,中林信达(北京)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部副总监刘朝阳于A1馆72号科技感十足的展位内,接受了光博会官方媒体的深度专访。

在2025长春光电博览会现场,中林信达(北京)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部副总监刘朝阳于A1馆72号科技感十足的展位内,接受了光博会官方媒体的深度专访。围绕“生态安全监测技术创新与场景化应用”主题,刘朝阳详细解读了公司参展的核心技术逻辑、产品演进方向及行业智能化趋势。

聚焦需求:打造“全栈式”智能监测能力
面对媒体关于产品矩阵的提问,刘朝阳指向展区中央的FW380高精度智能转台与野生动物保护实时监测平台大屏:“无论是森林防火还是野保监测,核心痛点在于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与高效决策。中林信达的解决方案始终围绕‘端-边-云’协同架构展开。”他重点阐释了三大技术突破:

多光谱融合感知:FW300/FW380/FW490系列转台集成高性能热成像与可见光模块,通过自研算法实现火点/物种的“双光谱智能甄别”,误报率下降60%;
边缘智能进化:新一代野保相机内置AI加速板卡,支持本地化物种识别(如中华鬣羚),数据有效传输量提升3倍;
平台级协同指挥:“森林防火与野保平台均采用微服务架构,可快速接入卫星、无人机等异构数据,5分钟内生成应急调度预案。”
场景落地:从技术领先到生态价值转化
谈及近期登上央视的中华鬣羚监测案例,刘朝阳强调:“技术价值最终体现于解决真实问题。我们的自触发红外相机在零人工干预下连续工作12个月,其微光全彩成像与自适应伪装技术,正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量身定制。”他透露,该技术已应用于全国23个自然保护区,累计识别珍稀物种47种。
针对防火场景,他现场演示了《空天地人林一体化平台》的火情推演功能:“通过融合气象、地形、植被数据,系统可预测火势蔓延路径与最佳扑救路线,为指挥中心争取黄金决策时间。”
前瞻布局:开放生态驱动行业升级
面对行业智能化浪潮,刘朝阳分享了中林信达的战略思考:“生态监测正从‘单点设备’向‘体系化智能感知’升级。我们已开放硬件SDK与平台API接口,携手华为等伙伴共建生态。”他特别提到公司的标准化引领作用——牵头制定7项国标/行标,确保技术方案的可复制性。
采访结束时,刘朝阳向行业发出倡议:“未来三年,中林信达将投入30%研发资源攻坚‘生态风险早期预测模型’,让防护关口从‘事后响应’前移至‘事前预警’。我们期待与全产业链同行,用科技守护每一片绿水青山。
关键词:
上一页:
相关新闻

微信公众号